400-105-1188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联合会少年儿童演员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
亿点星名师堂名师
莱勒•卡尔哈尔德
德国构成主义艺术家
  1955年毕业于慕尼黑艺术学院,1958年毕业于卡塞尔工艺美术院,并获硕士学位,师从弗里兹·温特教授。莱勒教授曾任慕尼黑艺术学院教授、慕尼黑艺术学会主任、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首创院长,瑞博艺术教育创始人。
  莱勒教授终身致力于构成主义的研究与实践。在20世纪60年代,他以具体艺术系列“排列”在构成主义艺术流派中奠定了自己稳固的艺术地位。他的艺术创作既与构成主义流派中的马列维奇构成了互文关系,又与荷兰风格派的孟德里安与德国包豪斯存在着隐秘的关联。他的创作不仅成功地将构成主义艺术的基本原理直观地转化为绘画作品,在具体主义和构成主义普遍原理的范畴内获得了更大的艺术创作自由。
  莱勒教授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不仅痴迷于中国的文化与艺术,还在创作中引用过易经的阴阳之道,并对中国雕塑作品《收租院》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研究。在他执教期间,曾多次到中国考察旅行,与国内机构和学者进行交流和研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中国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中国现代艺术领军人物周春芽、张晓刚、吕澎等人都与他渊源颇深。在他出任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首创院长期间,先后教授过30多位中国留学生,周春芽成为了他的第一位中国学生,二人在相识的二十多年间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举办的展览:
1962年—1965年 16幅题为“排列”的作品在奥尔登堡、斯图加特、波鸿和瑞士拉珀斯韦尔展览;
1965年 埃姆登展览馆展览:“具体艺术 图形:文本”在德国举办首次艺术展,奥斯卡·施莱莫的水粉画展;
1967年 纽伦堡艺术馆展览:“结构艺术—要素和原理”负责纽伦堡、奥斯陆和贝尔格莱德展览的理念和设计;纽伦堡个人作品双年展:纽伦堡mobilia画廊“多变量元素”展 ,图形的价值—卢布尔雅那双年展伊夫·克莱因作品展;
1970年—1971年 慕尼黑艺术协会展览:“弗拉基米尔·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碑重建首次全面的塔特林文献展;
2012年 霍夫曼画廊举办展览“系统和颜色—莱勒·卡尔哈尔德”;
2013年 成都当代美术馆举办“反图像的诗歌”个展。